中药材网欢迎您!打造免费的中药材信息查询平台!

当前位置:首页>行业资讯 >

治病也治“穷” 北岳恒山脚下的千年药材路

发布时间:2023-11-12源自:转载作者:中药材网整理阅读(183)

  找到一棵20年以上的野生老黄芪,让51岁的吴永林十分开心。(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)

  找到一棵20年以上的野生老黄芪,让51岁的吴永林十分开心。(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)

  央视网消息(记者 王莉莉):5月24日,在山西大同浑源县大仁庄乡错马坪村的山坡上,芪农吴永林低头观察着刚刚探出20多公分高的黄芪。

  作为乡里最大的黄芪种植户,吴永林已经和黄芪打了21年交道。“没事就爱到田里逛逛,随时查看一下长势情况,预计一下今年的收成。”

  和很多祖辈生活在恒山脚下的村民一样,吴永林以前靠种植土豆和大豆为生,全家一年收入3000多元。2002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吴永林发现市场上的野生黄芪价格很高,同年,他就在山坡上种下6亩地的黄芪籽。

  “那时除了吃饭、睡觉,大多数时间就是待在地里,盼着黄芪能快点长出来。”吴永林说,和其他产地的黄芪不同,恒山黄芪的生长周期较长,通常在6年以上。从那之后每隔两年,他就会趁着农历三月气温回暖的日子上山撒种,因为山上的土是松的,撒下去的黄芪籽容易生根。

  至今,吴永林还记着第一次收获黄芪的场景。2006年,扣除一切种植成本开销外,他挣了8000元。尝到甜头后,2008年、2010年、2014年吴永林逐渐扩大种植面积。目前,他承包的150亩野生黄芪地和300亩人工栽植黄芪地分别为他带来了每年50万元的收入。

  在浑源县,像吴永林一样靠种植黄芪发家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。据了解,黄芪作为浑源县的主导产业已遍布10个乡镇39.5万亩宜芪面积,规范化种植黄芪面积达到23万亩,年可采刨鲜芪2500万公斤,产值达到了5亿元。

  生活在恒山脚下的芪农靠着黄芪走上了致富路,让山西浑源成为“中国黄芪之乡”。然而,和资源禀赋不相称的是,恒山黄芪长期处于低端化、碎片化加工阶段,产业链条、品牌等亟待提升。为此,当地政府努力探索传统产业新路径,举办黄芪研发大赛,携手农业电商平台打造恒山黄芪品牌,为黄芪创新产品提供更大展示平台。



文章来源:https://news.cctv.com/2023/05/26/ARTI8NXyAZXdWcvFADQHBBxv230526.shtml

原文链接:https://zyc.org.cn/yaoczx/2203.html ,转载务必保留。


[list:title]

版权与免责声明

中药材网(网址:zyc.org.cn)已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。

·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。
· 本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参考,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,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,不得侵犯本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。若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,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。
· 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通知本站并提供证明材料,我们将7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19-2024 中药材网 版权所有  皖ICP备2022000931号-1  皖公网安备34160002000120号XML地图技术支持:中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