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网欢迎您!打造免费的中药材信息查询平台!

当前位置:首页>行业资讯 >

周口中药材遭哄抢?需要来一场对乡风民俗的梳理

发布时间:2023-11-12源自:转载作者:中药材网整理阅读(311)

  近日,河南周口的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,自家承包的土地种植药材,遭到附近的村民哄抢,引发关注。视频中,不少村民提着小篮筐,在田间地头挖药材,一名妇女坐在地上大声哭喊,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药材都被抢走了。

  随后,有记者采访了知情人张女士(化名)。据介绍,张女士的大姨在周口市淮阳区冯塘乡承包了500亩土地,种植药材白术,眼下到了收成的时节,却遭到了附近的村民哄抢。由于哄抢的村民太多,她最后只能报警,才把村民赶走。经过清点,自家的药材被抢走了大约2万斤,造成损失近20万元。

  目前当地还没有对此作出回应,也没有对村民的行为作出定性,但这样的行为,从观感上大致可算是“抢”了。更何况按照当事人的说法,损失达到20万元,这是一笔相当大的数目,应当得到相关部门的细致调查,并严肃处理。

  这件事也让人想起了就在半个月之前,同样在周口发生的一起类似事件。10月14日上午,网传河南周口郸城县一家公司租种的数百亩玉米地,在收割时遭到数百人哄抢,当地出动民警维持秩序。后来,当地发声明称,此事为群众到已收割过的地块捡拾玉米。

  从当地的表态看,半个月之前“捡拾玉米”似乎并未明确认定为一种违法行为。当时也确实有人说,捡拾收割过的玉米地在农村一些地方确实存在,很多人也不会计较。

  但这种暧昧不清的乡风民俗,是较为容易引发矛盾的。尤其是农村引入产权清晰的现代农业之后,这些行为是偷是抢、是捡是拿,对于外乡到此耕种的人来说,他们难以分辨,对于行为本身也会天然地抗拒。

  就像最新发生的这场哄抢药材,如果按照此前“捡拾玉米”的说辞,似乎也能说通,村民不就是“捡”一些剩的吗?至少,这两个行为有着共同的动机——“占便宜”。只要这种思维习惯与行为模式依旧存在,类似“哄抢”之举恐怕还会在别的场合再次发生。如果再往前梳理,南阳还曾发生音乐节偷盗事件,似乎也可以归为同一类。

  对于这些事,人们没必要动辄作情绪化评判,引向“地域黑”的角度。但当地也应当正视某些乡风民俗的存在,其中有些行为在乡土社会或许可以被容忍,但在现代法治社会,这些行为已经无法被接受,它们应当得到梳理和规制。

  至少当务之急,就是对村民加强教育,在头脑里植入基本的物权产权理念。同时加强农村基层的司法力量,确保能够对违法行为有效追责。就像新闻源里这位当事人,她说哄抢者“来自附近的十里八村,自己也无法寻找”,或许正是这种法治力量的薄弱,导致陈规陋习异常顽固,也从侧面说明执法追责是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。

  当地也不应再把类似现象视为一种“丢脸”,并总是姿态扭捏地回避。如果仔细看一下这些当事人,大多是外地来的承包户,他们其实就是来帮助当地“发展经济”的。如果他们被这些行为所吓走,对于当地的农业发展来说,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。如何追回损失,保障承包户的权益,这应当成为地方面对类似事件的第一反应和头等大事。

  简而言之,人们对类似事件还是要理性看待,不必动辄“地图炮”,但也不必给乡村投射过多民风淳朴的想象。对于农村的乡风民俗,舆论没必要作过多的情绪撕扯,现在的关键,还是应当对乡风民俗作一番梳理,将其中不符合现代理念的部分剔除出去,并通过法治和教育,将乡村居民的行为模式纳入现代化的语境,形成守法的、良善的乡村生态。

  (作者是北京知名时事评论员)



文章来源:http://views.ce.cn/view/ent/202311/02/t20231102_38775009.shtml

原文链接:https://zyc.org.cn/yaoczx/2219.html ,转载务必保留。


[list:title]

版权与免责声明

中药材网(网址:zyc.org.cn)已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。

·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。
· 本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参考,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,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,不得侵犯本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。若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,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。
· 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通知本站并提供证明材料,我们将7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19-2024 中药材网 版权所有  皖ICP备2022000931号-1  皖公网安备34160002000120号XML地图技术支持:中斋